救阳理痨汤
即拯阳理劳汤,见该条。
即拯阳理劳汤,见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铅粉少许,黄蜡、代赭石(研)各五钱,细磁末、黄柏末、麻油各一两。诸药末于铜杓内,入油、蜡同煎为膏,涂患处。治眼睑肿硬,睛珠疼痛。
病证名。指因胃火所致之牙痛。多因阳明痰火内伏,或过啖辛辣炙煿、醇酒厚味,致风火痰毒上攻牙齿而痛。症见龈肿口臭,便秘脉滑,患牙得凉痛减。治宜清热、涤痰、泻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痛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之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之症,诸经皆有,主热者多。”在外感门,有表热、里热、半表半里热,有气分热、血分热,有余热未尽,汗下太过等多种。详见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
出《神农本草经》。即白茅根,详该条。
出《桂海虞衡志》。即黄皮果,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八风之一。指从东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