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相关理论之一。也称乙癸同源。①肝阴和肾阴互相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称。此义最为通用。②肝和肾均内寄相火,且相火源于命门。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出《药籢启秘》。为三仙丹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解溪,见该条。
食疗烹饪著作。10卷。著者不详。本书收录了馔肴1720种,并有调料、茶酒制作法及筵席格局等内容。多数资料采自《食觅鸿秘》、《闲情偶寄》等书。现仅有手抄本。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即月经初潮的别名。《寿世保元》卷七:“室女十四岁,经脉初动,名曰天癸水至。”
性病专著。2卷。又名《梅疮约言》。日本和气惟亨撰于宽政七年(1795年)。作者在研究陈司成《霉疮秘录》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此书。书中所论重视察标本缓急及其病情转归,指出此病与任督两脉之关系;在
《幼幼新书》引杜光庭《指迷赋》儿生“百日名奶腥”。另有“四岁曰奶腥”,参见小方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