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妊娠胸腹胀满,或遍身浮肿,小便艰涩,名曰子水不利。”参见妊娠肿胀条。
出《素问·方盛衰论》。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多因饥饱失常,忧思劳倦,脾胃受伤所致。可见脾失健运、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各详该条。《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
见《草药手册》。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见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寿山正骨经验》。一双手分别握住患者腕部桡、尺骨下端,两拇指在上,其余四指抵住掌根部,一紧一松,使腕关节轻快地作屈伸活动。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介绍】:参见程玠条。
【介绍】:明医家。字逸之,号梅墟,别号梅癫道人。嘉禾(治今浙江嘉兴)人。精药物及炮制,著有《茹草编》四卷(1597年)、《续易牙遗意》一卷(1582年)。又精养生、气功术,编纂有《唐宋卫生歌》、《益龄
书名。1卷。旧题宋·薛古愚撰,撰年不详。本书论述女科调经及胎产诸证,有歌诀、问答、论证及立方等内容。书中载有“东垣曰”字样,似非宋人所撰。现北京图书馆存明崇祯己巳(1629年)抄本。
出《颅囟经》。即历瘠疳疟。详该条。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一般每次5~7壮。适用于疮疖初起,毒虫咬伤,瘰疬,肺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