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感冒胁痛

感冒胁痛

病证名。《症因脉治》卷一:“感冒胁痛之症,并无时行传染,因自冒风寒,先见恶寒发热胁痛耳聋,呕而口苦,此伤寒阳经胁痛症也。若寒热已除,后乃胁痛干呕,此表解里未和热邪痰饮之症。”又:“感冒胁痛之治,风邪在表,柴胡羌活汤;热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热邪在里,小柴胡加山梔、青皮枳壳;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轻则瓜蒌仁汤,重则十枣汤;若肝胆郁火成痰,家秘胆星汤主之。”参风寒胁痛条。

猜你喜欢

  • 兑泽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泽廓。详该条。

  • 小便不利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

  • 耳聋治肺

    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肾虽开窍于耳,然肺经之结穴(龙葱)在耳中。故温热暑疫致之耳聋皆可从肺治。《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坎为耳,故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龙葱,专主乎听,金

  • 苍龟探穴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得气后,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方均按浅、中、深三层行三进一退的“钻剔”动作。有通行经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经脉壅滞之症。

  • 岩鸡尾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 痰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属痰饮眩晕范畴。《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痰饮眩晕之因,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留中脘,有火者则煅炼成痰,无火者则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明之气,窒塞

  • 外痈

    病名。见《外科精义》卷上。指生于体表的痈。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根盘收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苔黄、脉数等。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

  • 对口疔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之未老先白头者。见脑疽条。

  • 停经

    即经血停止。多指经闭,或指月经净后。

  • 惊搐

    病证名。指神识不安而四肢搐搦的证候。清·王伯伟《天花八阵》:“惊搐者,骇然而厥,目赤,牙紧,口,四肢搐搦也。盖因热极生风,风撼肝木,木来侮土,土受邪而归心,心神不安,故发惊搐也。”热病惊搐,属热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