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经行前后,自觉身痒,有时仅发生于外阴、乳头,经后痒则消失。多因血虚生风、肝郁化风,湿热所致。若素体阴血不足,经行阴血益虚,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症见经行阴部、乳头,或全身瘙痒,入夜尤甚,皮
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骨槽风之别称。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络脉,见该条。
《症因脉治》卷三方。桂枝、白芍药、甘草、黄芪、生姜、大枣。水煎服,须臾饮热稀粥,取微汗。治黄疸脉浮宜汗者。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介绍】:见卞大亨条。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来断续。详该条。
食疗养生谚语。食物与药物一样,都有治病疗疾的作用,但前者气味纯正、毒副作用甚少,对人体以滋养作用见长,宜于养生;后者气味偏颇,毒副作用大,以攻邪作用为主,擅于治病。以补益的角度看,食补优于药补。在调养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作鼠穴。即承泣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