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经

心经

手少阴心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心、心火心主。位于中指远端的指腹面。能退热发汗、通利小便,治火眼口疮惊搐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病诀》:“心火,推之退热发汗,掐之通利小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凡心火动,口疮弄舌,眼大小眦赤红,小水不通,皆宜推而清之。至于惊搐,又宜清此。”参见五经条。

猜你喜欢

  • 恐郁

    七情郁证之一。恐为肾之志。恐郁,肾精亏损,治宜温肾养精。《类证治裁·郁症》:“恐郁,阳消精怯,八味丸加减,或鹿角胶酒化服。”参见恐、七情郁证、内郁条。

  • 豕膏

    ①《灵枢经·痈疽篇》方。猪脂。炼净,冷食。治猛疽,痈发于嗌中。②《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当归半斤,猪脂、白蜜各一斤。先以当归浓煎取汁,与炼过猪脂同熬,去水气,入白蜜再熬少顷,滤净收贮,不时挑

  • 羊眼豆

    见《药品化义》。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 ①耳屏前下方处。张口时,此处凹陷如钳,故名。《灵枢·卫气》:“手阳明之标,在颜下含钳上也。”②眼科手术器械。见《眼科菁华录》。类今之眼科手术钳,钢铁制作(见图111)。用以拨除拳毛,或钳取嵌入眼睑内之

  • 初生着噤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 冥病

    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疠风。详该条。

  • 脱营

    古病名。《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后世沿用脱营之名,而所指不尽相同。①指因情志所伤而成的一种虚劳证。《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脱营之病,虚劳之类也。

  • 山瘴疟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

  • 大偻

    证名。一名背偻、背伛偻,俗称“驼背”。指曲背俯身的征象。《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参见背伛偻、背偻条。

  • 严长明

    【介绍】:清代官吏兼文人。字冬友,又字道甫。江苏江宁人,曾任内阁侍读等官职。博通古今,能诗文,编修书籍二十余种,其中有《素灵发伏》一书,未见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