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五脏之一。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起领导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徐灵胎注:“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又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的推动。《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藏生成论》:“诸血者,皆属于心。”此外,心又主汗,某些自汗、盗汗病症与心病有关。心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心的病变也可从舌反映出来,如口舌糜烂、舌体强硬等。②推拿部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即心经。《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中指名为将指,属心。心气通于舌,络联于将指,通背左筋心俞穴、手中冲穴、足涌泉穴。”详心经条。

猜你喜欢

  • 清热导滞汤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九方。山楂、厚朴(姜制)、甘草、炒枳壳、槟榔、当归、炒白芍药、黄芩(酒炒)、连翘、炒牛蒡子、炙青皮、黄连(吴茱萸炒)、生姜。水煎服。治小儿麻疹作痢,腹痛欲解,或赤或白,

  • 经来小腹结块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小腹结成一块,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急用延胡散(延胡索、发灰)。”

  • 炮炙大法

    书名。1卷。明·缪希雍撰,庄继光整理。刊于1622年。本书以《雷公炮炙论》为主,参以作者的用药经验,分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虫鱼等14类,共记述了439种药物的炮炙方法。末

  • 行气活血

    治疗气滞血瘀证候的治法。临床常用于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月经不调、跌扑劳损、冠心病心绞痛、产后恶露不行等一切属于气血涩滞之证。常用药如香附子、金铃子、郁金、当归、丹参、赤芍、延胡、桃仁、红花等。

  • 白花箭

    见《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 手筋色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纹色。详该条。

  • 陈素中

    【介绍】:见陈尧道条。

  • 持续运针法

    指针刺得气后不间断地进行捻转或提插等运针操作。使患者一直保持明显的针刺感应,持续时间视病情而定。

  • 胎息

    ①气功术语。原为道士修炼方法之一。古人认为,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好象胎儿在胎胞中的呼吸一样(据《抱朴子》),故名。近代又称胎息为丹田呼吸法或脐呼吸法。练功时要求意守中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

  • 湿痰嗽

    病名。指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万病回春》卷四:“湿痰嗽者,有痰,痰出嗽止是也。”详痰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