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腹中出现癖块者。《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治宜消乳导滞。便秘者,用保和丸加大黄;便通者,用大安丸加鸡内
【介绍】:见杜光庭条。
推拿方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①用两手掌或两手指对合在治疗部位上进行压挤。②即拨法。见该条。
病证名。《幼科要略》:“稚年夏月食瓜果,水寒之湿,着于脾胃,令人泄泻,其寒湿积聚,未能遽化热气,必用辛温香窜之气。”可用平胃散、胃苓汤、七香饼之类。
【介绍】:宋元间人。初名守旻,后改名达。鸡泽(今河北鸡泽)人。知医知药,善制犀粉。
病症名。即打扑内伤。详内伤条。
病证名。多由久咳不止,气阴暗耗所致。治宜止咳,敛肺、养阴。方可选用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等加杏仁、五味子、人参等。
经穴名。代号GB30。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膑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屈股取穴。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等篇。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每行五穴(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