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夫产水血俱下,脏腑血燥,津液不足,宿挟虚热者,燥竭则甚,故令渴。”症见口燥,干渴。治宜生津止渴。用加减竹叶汤(人参、麦冬、生地、花粉、炙草、粳米、淡竹叶)。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属木音,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方。又名保产无忧方。当归(酒洗)、川芎各一钱半,荆芥穗(炒黑)、炙黄芪各八分,艾叶(炒)、厚朴(姜炒)各七分,枳壳(麸炒)六分,菟丝子(酒炒)一钱四分,川贝母(去心)一钱,白
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四。“阳气大发,消脑,名曰脑漯。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头乘心者,不治。”即脑疽。详该条。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即仓公当归汤,见该条。
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多因水气凌肝,肝失疏泄所致。参见水肿、十水条。
见《贵州草药》。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症名。①肿病之一,出《灵枢·五变》,又称痛风肿、痛风身肿。《丹溪心法·水肿》:“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医学入门·水肿》:“风肿,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
骨名。即股骨。详该条。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指端向前,两手缓缓上举过头,再徐徐而下收回至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