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郁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骨。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又作容主。即上关,见该条。
见纳支法条。
子午流注用语。《针灸大全》:“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指凡阳经开过五输穴之后,由于三焦为阳气之父,诸阳气皆归于三焦的原则,再按“他生我”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此症……初起未破名穿牙疔,已破即穿牙毒。”详穿牙疔条。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否(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类似鱼鳞病。治宜养血活血,如四物汤加味。亦可用僵蚕、蛇蜕
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参见六律条。
人体部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
①颈以下,腰以上部位。②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于背。
病证名。见《辨证录·种嗣门》。其症入房甚久,泄精之时,女方胞宫有热灼感,多影响生育。治宜补益肾水,不宜泻火。用平火散、镇阳丸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