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失枕,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即荷包花,详该条。
【介绍】:见刘元宾条。
经穴名。代号GB1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医略六书·眩晕》:“元阳寒冷,真火不归,眩晕,躁扰,此虚羸人多阳虚眩晕。”症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
出《两京记》。为李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色赤而长带尖,有寒热。治同疔疮。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介绍】:明代医家。字懋先。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明代初年(十四世纪中叶)疾疫流行,他救活多人。著有《伤寒正宗》、《医学慧业》,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