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巴霜顶

猜你喜欢

  • 小儿梅疮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

  • 白鸡儿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 胫毛

    小腿部的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

  • 治金煎

    《目经大成》卷三方。玄参、桑白皮、枳壳、黄连、杏仁、旋复花、防风、黄芩、白菊花、葶苈子。水煎服。治肺热气滞而致的白睛肿胀,日夜疼痛。

  • 误搐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寒其邪抑遏而致壮热搐搦的证候,详搐条。

  • 刺烙

    外治法之一。先将三棱针在酒精灯上加热,并使其尖端1.5厘米烧红,蘸香油,趁热刺入喉瘤体或乳蛾体。根据蛾体大小深度可达0.15~0.4公分,或停针1~2秒钟,或旋即出针。

  • 女阴溃疡

    病名。外阴部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原因感染而发生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多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两侧,有烧灼痛和奇痒,溃疡面有较多的脓样分泌物。局部可外用溃疡粉(生蛤粉、樟丹、冰片)、珍珠散(养殖珍珠5克,青黛5克,

  • 目瞑

    证名。指眼睛闭着不想睁开的症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病眩掉目瞑。”多由精气不足,或邪热内盛所致,可见于热病心烦、眩晕等病证。亦可见于病危之时,《难经·二十四难》:“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

  • 被膜儿

    出阎诚斋《临产须知评正》。即混元生。详该条。

  • 上腭

    口腔的上壁。详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