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嬾真子录》:“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嬾真子录》:“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
证名。指外邪束表,腠理闭塞所致的病症。《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指膝阳关穴。《素问·骨空论》:“鼠痿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马莳注:“阳关为寒府也。”位于膝外骨间,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是寒气喜中之处,故名寒府。见阳关条。
病证名。出清·郁谢《麻科合璧》。指麻疹愈后肌肤发痒,出现似疮非疮,似疥非疥的一种疾患。系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所致。宜用开理肌表,疏风利湿,兼以活血为治。
病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因气逆造成的儿不能下生。多因产妇临蓐心怀恐惧,恐则神怯,气机不利,气逆不行小儿转动无力所致。症见临蓐数日,儿头尚未到产门不能下生。治宜利气安神,调畅气机。除安慰产妇之心,使其
丛书名。清·邵登瀛撰。内容为《四时病机》、《温毒病论》、《女科歌诀》。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厥证之一。因血虚所致。多见于失血、崩漏、产后。《赤水玄珠·厥证门》:“因血虚而得者,脉洪大,宜四物汤加酒黄柏、知母。”或用芎归养荣汤等。参见厥证条。
病证名。麻疹发热而口渴。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证原是火邪,心火内亢,肺焦胃枯,津液干涸,发热之时,未有不渴,不可以冷水与饮,只宜绿豆、或芝麻,或陈炒米煎汤饮之。”如麻疹初起即口渴、热重者,多挟温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妊娠期不时胎动下坠,腰痠腹痛,或兼见阴道少量流血。多由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因,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气虚者,兼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