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脚瘃(zhú 逐)

小儿脚瘃(zhú 逐)

病证名,瘃即冻疮。《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夫小儿脚瘃者,是小儿肉嫩,外风冷中于足掌中涌泉穴也。是儿脚上皮肉间,气血与风邪相感,使肉硬气血不通,阳气不达,致使然也。”

猜你喜欢

  • 重插轻提

    即紧按慢提。见该条。

  • 血瘀经闭

    病证名。多因气滞、寒阻,经脉血行涩滞,瘀阻冲任胞脉,积久而成经闭。症见经闭不行,小腹疼痛拒按。治宜活血祛瘀,通经。方用膈下逐瘀汤。偏于气滞者,重用乌药、延胡索、枳壳、香附;兼寒者,加肉桂、炮姜。或用血

  • 草蓐

    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分娩条。②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古代妇女分娩时,以干草铺床或炕为蓐(褥),故草蓐指产妇所卧之床褥,引申为妇女产后坐月期。

  • 卵肿

    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二。即睾丸肿大的病证。

  • 血虚盗汗

    证名。指阴血不足引起的盗汗,属于阴虚盗汗范围。《薛立斋医案全集·保婴撮要》:“当归六黄汤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参见阴虚盗汗条。

  • 汤执中

    【介绍】:宋代医官。随高宗赵构南渡,迁居永丰(今江西永丰县)。擅长妇科。

  • 曲骨

    ①人体部位名。指耻骨联合部。②经穴名,代号RN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回骨。属任脉。任脉、足厥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

  • 虚痢

    病名。指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的病证。有因气虚、血虚、房劳伤、痢久虚滑等不同。《医学入门》卷五:“虚痢困倦,谷食难化,腹微痛或大痛,并无努责。血虚淡红,通玄二八丹;日久,四物汤加升麻、香附、侧柏叶;房劳伤

  • 络郄

    【介绍】:见络却条。

  • 红中人裂纹舌

    红舌中见有裂纹如人字形。为心火燔灼,热毒上炎之象,宜凉膈散清上泄下(见《伤寒金镜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