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瘰疬

小儿瘰疬

病证名。即淋巴结肿大,肿大者为瘰,肿小者为疬,合称瘰疬,又名九漏。《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疬。其状如结核,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是风热搏于气血,焮结所生也。”亦有由肝气郁结痰湿凝聚,或素有体虚,肺肾虚损虚火内动,痰火凝结所致者。颈两侧为肝、胆经脉所循行,痰湿阻滞肝脉,凝结成核,日久痰湿化热内燔,溃烂成脓,或染毒焮发而红肿灼痛,肉腐成脓,破溃而成疮。若病程迁延,此愈彼起,阴毒流窜,皮下穿空,则发为鼠瘘。治以清热解毒疏风活血为主,方用消瘰丸解毒济生汤加减,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猜你喜欢

  • 救荒野谱

    见野菜谱条。

  • 药鱼草

    见《河北药材》。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裴王庭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色旁通五脏图》1卷,已佚。

  • 马脾风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肺胀似痫。表现上气喘急,鼻翼扇动,两胁闷乱,喘喝声嗄,痰涎壅塞者,即为此证。其状险恶,宜急攻下,用牛黄散(《幼科发挥》)。

  • 活人葱豉汤

    即葱豉汤第二方,见葱豉汤条。

  • 华阳隐居

    【介绍】:见陶弘景条。

  • 重舌风

    病名。即重舌。详该条。

  •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方。桂枝、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糖(烊化)一升,黄芪一两半。水煎,分三次服。治阴阳气血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脉大而虚等症。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

  • 经水或多或少

    病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亦名经水乍多乍少。多因肝郁脾虚,久而阴虚生热,冲任失调所致。症见经来血量或多、或少不定,兼见面色萎黄,头目眩晕,饮食不思,五心烦热等。治宜先用清凉散(黄芩、知母、当归、丹皮

  • 风痹

    病名。见《灵枢·寿天刚柔》。又名行痹、筋痹。《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证治准绳·杂病》:“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