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言闻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见足三里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钩藤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阳经别,见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发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张志聪:“风热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风热盛而内干于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夫脉之所以和缓者,得阳明之胃气也,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脉象。初充塞于指端,旋即鼓动而去。《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