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痛痧》:“痧毒中于脏腑之气,闭塞不通,上攻三阳巅顶,故痛入脑髓,发晕沉重,不省人事,名真头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急刺破巅顶,出毒血以泄其气,药惟破其毒气,清其脏腑为主;痧毒中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石吊兰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羊齿天冬之别名。③见《湖南药物志》。为翻白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朱纯嘏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灵芝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肝经积毒,肺火炽盛所致。《喉科秘旨》卷上:“生于喉之上下两边,迫于小舌,有泡或红或紫,外脸皆肿,喉内不肿,舌卷粗大,此恶症也。”治宜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病名。指食积生痰所致的咳嗽。《医学入门》卷五:“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二陈汤加厚朴、山楂、麦芽;伤生冷,以致肺胃不清,嗳酸吐泻,恶风寒者,五积散、理中汤、异功散;伤煎炒热物者,葶苈散,或
病名。因接触螳螂等昆虫分泌物引起的皮肤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患处皮肤干燥,起红紫斑点,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鲜蒲公英捣汁外涂;或用蒲公英根
见《本草纲目》。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丁香阿魏丸,见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