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诃子皮、陈皮、厚朴各五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治气痢。
出《本草纲目》。又名樗木叶。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叶。苦,温,有小毒。煎水洗疮疥,风疽。本品含异槲皮素。
证名。又名齿衄、牙宣。《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头面有风,而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齿断,搏于血,故血出也。”详见齿衄条。
【介绍】:见周魁条。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②即涌泉疽。见该条。
指脂肪虽多而身形小的人。《灵枢·卫气失常》:“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又名门齿、门牙。即今之切牙。儿生八月板齿始生。详门牙条。
即小儿热厥,详小儿厥证、小儿热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