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病名。又名子宫脱出阴脱、阴、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俗称吊茄子、癫葫芦。与阴挺阴痔等病相似。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肾气,而使胞宫失于维系所致。症见子宫位置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者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气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白,小腹空坠等症,宜补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腰痠腿软等症,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鹿角胶升麻枳壳。若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薰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薰后洗。针灸可刺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

猜你喜欢

  • 食积痰嗽

    病名。指食积或痰而致气上逆所引起的咳嗽。《丹溪心法·咳嗽》:“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罗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明医杂著》卷二:“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

  • 养阴

    即补阴。详该条。

  • 老奴丸

    《奇效良方》卷二十一方。又名苍龙丸。木香五钱,灯心二钱,大蜘蛛七个,胡桃肉(另研)、荜澄茄、炒车前子、马蔺花(酒浸)、煅牡蛎、萆薢、韭子、木通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酒浸)、桑螵蛸(酒浸)、全蝎、龙骨

  • 黄芪当归汤

    即当归补血汤第一方,见当归补血汤条。

  • 痃癖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二。指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

  • 手阳明之筋

    手阳明的经筋。《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 宣毒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①煨大黄、白芷各五钱。水煎,食前服。治毒疮便秘,脉沉实者。②露蜂房(炒焦)三两,天南星、赤小豆一两,小米一合,生草乌二钱半,生白矾半分。为细末,用淡醋调涂四周,干即再上。治诸

  • 陆真翘

    【生卒】:1897~1969【介绍】:现代医家。原名甘崇兰。江苏太仓人。年青时在家从一陆姓中医学习,后改姓陆。解放前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活动,后任中央国医馆顾问。解放后先后任武汉市中医联合

  • 醪醴(láo lǐ 劳礼)

    醪,浊酒;醴,甜酒。甘浊的酒,古代用以治病(见《素问·汤液醪醴论》)。

  • 医方选要

    方书名。10卷。明·周文采撰。刊于1495年。,作者将其平日常用及见闻有效之方,分类编成此书。分诸风、诸寒、中暑、中湿、伤寒、疟、痢等共45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每类均先论后方,选方颇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