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何镇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一。即临产。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李深之手集方》。
【生卒】:十七世纪初【介绍】:明代医生。字德甫,号赤诚。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幼时学儒,后学医,游历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与名家讨论医术,著有《医宗粹言》一书。
《外科真诠》方。黄芪五钱,当归、蒲公英各三钱,豨莶草、牡丹皮、山甲珠、苍耳子各一钱,玄参一钱五分,赤芍药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臀痈。
证名。胠指腋下,胠胁肋为腋下及胁肋部气郁、血瘀、痰饮、食积及外感之邪侵袭,均可发生胠胁肋部疼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胜胁肋痛,固由于肝邪之实,而所谓肝邪者,不越气、血、痰、食、风寒五端。”详
按摩的俗称。《说文解字》:“播,扪持也。”
综合性医书。8卷,卷首、卷末各1卷。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卷首脉学《四言举要》;卷1~5诸品药性及常用药物;卷6为伤寒诸证及暑、湿、疟、痢等病证;卷7分述咳嗽、霍乱、水肿、宿食、妇人、小儿各类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