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见针灸聚英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字与几。姑孰溪(今安徽当涂一带)人。为尚书左司郎,精于医术,将张仲景《伤寒论》加以整理,列方于前,类证于后,撰《伤寒要旨》一卷。另撰有《小儿保生方》3卷及《医家妙
证名。即怕冷。诸邪郁遏表阳,或阳虚卫弱所致。《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丹溪心法·恶寒》:“阳虚则恶寒。”《张氏医通·寒热门》:“有卫气虚衰,不能实表分肉而恶寒者;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病证名。①小儿鼻色赤,乃脾胃实热,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如只微赤,则为脾胃虚热;宜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证治准绳》)。参见鼻条。②见《中医外科概要》。即酒齇鼻,详该条。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见《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为土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尤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