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证名。指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胃脘痞满暖气之证。多由心血虚少,痰火扰动所致。《松崖医径·嘈杂嗳气》:“嘈杂者,似饥不饥,似痛不痛。主心血虚少,痰火所挠,而有懊憹不自宁之况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茯苓,详茯苓条。
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与保健》。心与意合(思想念头和意志实施一致),意与气合(以意领气),气与力合(气下降时,内脏随之松弛;气上升时,内脏随之紧缩),是谓内三合。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即癃闭,详该条。
见《肘后备急方》卷六。不慎将针误吞入,哽于喉间,宜急取出之。或可用“磁石磨如枣核大,钻眼,以线穿令吞喉间,针自引出”(明·薛己《口齿类要》)。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猫眼疮。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即常参,详该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