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不换
见《广东中草药》。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之血。
病证名。指感受暑邪而病及心脾者。《证治汇补·暑症章》:“兼恶寒发热而渐厥者,为心脾中暑症。”参见暑病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石浮。江苏常熟人。精于察脉,著有《内经摘粹补注》、《医宗要略》,已佚。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羊毛疔瘤。初起头疼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紫黑者为老,淡红者为嫩。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汗出而愈;一法用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膻中疽。见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讨论卫气循行失常所出现的各种病变,故名。篇中还把人体分为膏、肉、脂三种类型及小、少、壮、老各种年龄的差异而在生理和所患疾病也各有其特点,根据这些病变的特点、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采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多由痰毒邪火薰蒸肺系,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喉间肿痛色红,呼吸、吞咽不利,痰涎壅盛,气促烦热,如“马喘”之状,甚或肿连腮颊。《诸病源候论》卷三十:“马喉痹者,谓热毒之气,结于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世又呼偷针眼。”即针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