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难

大便难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五脏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涩,结在肠胃之间,其肠胃本实,而又为冷热之气所结聚不宣,故令大便难也。”“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所以尔者,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又渴利之家,大便亦难,所以尔者,为津液枯竭,致令肠胃干燥,……脉沉为阴,阴实者,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支重,身热,若胃胀,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脾实也。若肠中伏,伏如牢状,大便难,脉紧而滑直,大便亦难;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大便难而脚痛,此虚寒从上向下也。”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十味导赤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地骨皮、黄连、黄芩、麦门冬、半夏、茯神、赤芍药、木通、生地黄、甘草各五分。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心胆实热,口舌生疮,惊悸烦渴。

  • 阴蚀疮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蚀。详该条。

  • 邹润安

    【介绍】:见邹澍条。

  • 阴虚痢疾

    病证名。指痢疾而见阴液耗伤者。见《张氏医通》卷七。症见发热烦渴,至夜转剧,恶食,痢下五色,脓血稠粘,滑泄无度,或下鲜血,脐下急痛等。治宜救阴泄热为主。可用驻车丸、阿胶丸、阿胶连梅丸、千金黄连汤、黄连阿

  • 气上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上逆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类经》注:“怒,肝志也。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故甚则呕血。肝木乘脾

  • 耳孔

    七窍之一。外耳道出口的孔窍。参见七窍条。

  • 肝实热

    肝热盛之实证。《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治宜清泄肝热结合疏肝解郁。

  • 偏头风

    病证名。指头痛之偏于一侧者。又名偏头痛、边头风。《丹溪心法·头风》:“偏头风,在左而属风者。”《张氏医通·诸痛门》:“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有左痛忽

  • 伏虫病

    病名。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九虫者,一曰伏虫。”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虫蚀所致。证见困倦少食,腹痛腹泻,甚则面黄浮肿,体力锐减,或不食羸瘦,或异嗜茶叶、生米、草纸等。治宜健脾杀虫。方用

  • 钉节天蛇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