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豆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咽喉脉证通论》。即悬蜞风。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炒白术、玄参、白芍药各9克,山药30克,鸡内金、桃仁、甘草各6克,龙眼肉18克,山茱萸、枸杞子各12克,红花4.5克。水煎服。治血枯经闭,饮食减少,灼热咳嗽。若灼热不退,加生地黄
即红艳舌。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作昏运。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多因阴虚所致。《证治汇补·眩晕》:“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详阴虚眩晕条。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参见囟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华佗条。
经穴名,代号LR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小腿前内侧,胫骨内踝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上部,阴陵泉穴后1寸处。另说“犊鼻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犊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横开寸半,下直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