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出唐·侯宁极《药谱》。为常山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纂要》卷上方。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药、蔓荆子、栀子、龙胆草、木通、甘草、荆芥、防风。水煎服。治目暴痒、暴肿、暴红,一、二日后,畏风畏明,见风、见光则痛如针刺,或泪下如滚汤者。
指申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参见十二时条。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七。煅软石膏、制半夏、制天南星、炒香附、炒栀子各等分。为末,米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治嘈杂暖气。
见《滇南本草》。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凌奂条。
【介绍】:参见许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