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增补脉诀

猜你喜欢

  • 两阳相熏灼

    两阳,指风温病邪及艾火或温针等温热之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谓阳热的病证误用艾灸或温针熏迫汗的方法,火邪与阳热两种阳邪互相熏蒸燔灼,会导致

  • 狐尿刺

    病名。因接触螳螂等昆虫分泌物引起的皮肤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患处皮肤干燥,起红紫斑点,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鲜蒲公英捣汁外涂;或用蒲公英根

  • 扑粉

    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生痱子用滑石粉扑身以爽身止痒。

  • 重插轻提

    即紧按慢提。见该条。

  • 红根仔

    见《福建中草药》。为星宿菜之别名,详该条。

  • 甲乙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甲乙即甲日与乙日。甲乙属木,木分阴阳。甲为阳木,内应足少阳胆经,故胆旺于甲日;乙为阴木,内属足厥阴肝经,故肝旺于乙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

  • 清肃肺气

    治疗肺气上逆的方法。①肺气以下行为顺,上逆则为喘为咳,故凡喘咳病症,均应降肺利气,使肺气能清肃下降,用药如旋复花、前胡、苏子、枇杷叶、白前等。②邪热迫肺,引致肺失清肃而上逆,则出现咳嗽气急、咯黄痰,口

  • 蚕纸

    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 心下痞硬

    证名。一名心下痞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多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治当扶胃攻邪。因协热利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汗出胃虚,客气上逆,

  • 霶霈

    同滂沛。形容下大雨的情景。《难经·二十八难》:“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霶霈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