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地石榴

地石榴

①出《滇南本草》。为地瓜藤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菍地之别名。各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昼热

    证名。指白天发热,或热在白天升高。《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热则行阳二十五度,柴胡饮子。”《增补万病回春·发热》:“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小柴胡汤加

  • 湿痰腰痛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

  • 偏马坠

    病名。见《疡科心得》卷中。即悬痈。详该条。

  • 中药学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编。这是一部较系统整理古代中药学的教材。共分三篇。上篇总论中药简史及炮制、制剂等基本知识。中篇各论部分收录药约560种,对于药物的产地、科属、药材、性味、归经、主治、

  • 李继皋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南行方》3卷,已佚。

  • 宛陈则除之

    针灸治疗法则。凡外伤瘀积、丹毒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瘀血凝滞等病症,可用针刺或三稜针放血或刺络拔罐法等治疗。《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张景岳注:“宛,郁同。陈,积也。除之去其滞。”

  • 夺命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聚英》。《医学入门》名惺惺。位于上臂前外侧,当肩髃穴与尺泽穴连线之中点处。主治头晕,丹毒,上臂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纹向内弯

    指纹弯向中指旁,主外感风寒类病证(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灵枢经》篇名。本篇以顺应四时之气的观点,把一天划分为四时,运用于诊断治疗,故名。论中把一天中的时间来比喻一年,按四季划分,即早晨象春天,中午象夏天,傍晚象秋天,夜半象冬天。用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