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圆利针

圆利针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神聪

    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四神聪。原说位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今多据《太平圣惠方》定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主治头痛,目眩,癫痫,狂乱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

  • 神术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一方。苍术、防风、甘草、石膏、知母、厚朴、陈皮。水煎服。治外感湿热,胃脘作痛。

  • 脾为吞

    五脏气逆证中,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之窍口,故为吞咽之证。”临床多见于脾虚小湿不化患者。

  • 上痞

    证名。指上焦闭寒不通所致的痞证。《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桑白皮、槟榔、木通、大黄、黄芩

  • 转天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人参、当归(酒洗)各二两,川芎一两,川牛膝三钱,升麻四分,制附子一分。水煎服。治倒产。

  • 岩马桑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 九道出血

    专指儿科的出血性病证。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九窍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阴出血。小儿九道出血,多因乳母喜吃辛辣之物,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郁蒸于内,或因护养过暖,积温成热,热极则涌泄;亦

  • 赤凤摇头

    ①小儿推拿方法。操作方法有:①一手握住小儿肘部,一手挟住小儿手指,进行摇动。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摇肘。有通关顺气,补脾和血等作用。②捧住小儿头部耳前上方处,轻轻摇动。用于治疗惊风。见《

  • 瓜萎仁

    出《丹溪心法》。为栝蒌子之别名,详该条。

  • 血虚痰

    因血虚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血虚痰,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六脉细数。”治宜养血化痰。方用加减四物汤加贝母、杏仁、青黛等。参见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