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书名。①清·张宗良撰。6卷。刊于1757年。卷1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2选方及制药法;卷3~6分为咽喉(11症)、乳蛾(7症)、喉痹(7症)、喉风(12症)、喉痈(11症)、大舌(13症)、小舌(15症)及杂喉(7症)等八门,共73病的证治图说。内容比较丰富。1815年又有书名《喉科杓指》(又名《图注喉科杓指》。署名包永泰撰),系在本书内容中增入牙齿门,并作了部分的补充,删去原作者姓名合并为4卷者。②(图注)《喉科指掌》一名《喉科杓指》。清包永泰撰。4卷。初刊于1815年。此书系在张宗良所撰《喉科指掌》基础上,增入牙齿门,并对原著部分稍予补充编成。书中附有多幅插图。现存多种刊本。

猜你喜欢

  • 异法方宜论篇

    《素问》篇名。治病的各种不同方法,是从各地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而各种治疗方法,又各有它所适宜的不同病情。故名异法方宜。本篇主要论述由于自然气候环镜及生活条件不同,因而发病亦不同,启示医生在临症上必

  • 养脑利肢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党参、生白芍药各12克,代赭石、牛膝、天花粉各18克,玄参15克,乳香、没药各9克,威灵仙3克,虫(大者)4枚,制马钱子末0.6克。前十味煎汤,送服马钱子末。治因脑部充血而致肢体

  • 针石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即砭石。见该条。

  • 两侧颞部、耳前上方的头发。《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脏皆衰……故发鬓白。”

  • 凌晓五

    【介绍】:见凌奂条。

  • 睛胀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睛高突起,由风热痰饮,渍于脏腑,蕴积生热,热冲于目,致眼珠突起,是名睛胀。”即突起睛高。详该条。

  • 一手脉

    一手有脉,一手无脉。正常人平素有此脉者,不作病脉。病中见之者,多为心脏血管疾患,或骨折、肿瘤等异物压迫所致。

  • 谷症伤饱

    即小儿丁奚疳,久不瘥转变而成。参丁奚疳条。

  • 肝热搐搦

    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肝常有余,肝热易发搐作搦,脉洪实者,为热胜,宜泻青丸。

  • 华佗夹脊

    经外奇穴名。即夹脊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