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皮损如小栗浆,搔破有水出。类似丘疹性皮炎。
《金匮要略》方。又名芍药桂酒汤。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治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运气术语。见《素问遗篇·刺法论》。刚干与柔干的合称。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阳干气刚,阴干气柔,故名。
①读zàng。①义同脏。出《灵枢·本脏》等。泛指人体内的脏器。②地名。指我国西藏自治区。如藏麻黄,即指西藏所产的麻黄。②读cáng。贮藏、受纳之义。《素问·五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同脏
①人体气、血、津、液、精、脉等六种基本物质。因其均发生于后天水谷精气,故名。《灵枢·决气》:“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②风、热
证候名。《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临床尚可见目无精光而畏明,两足热甚,脊骨重,热甚不能起于床,夜间益甚。治宜滋肾育阴,用六味地
出《名医别录》。为代赭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松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精气、精血耗损的疾患。《灵枢·本神》:“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参见肾伤条。
病证名。又称饭醉。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欲睡。《东医宝鉴·杂病篇》:“食后昏困,宜用参芪汤、升阳补气汤。”参见饭醉、嗜卧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