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撰《黄帝针经音义》1卷,佚。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
见《医门补要》卷中。即赤白游风色白者。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I13《灵枢·本输》原名五里。《圣济总录》名臂五里,《针灸资生经》又作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肘上二寸”
【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继父倪朱谟之医业,仍在当地以医闻名。纂有《伤寒汇言》一书。
病证名。指阴精虚涸导致的吐血咯血。《不居集》卷十三:“真阴内损失血:凡吐血咯血,因劳损而气虚脉静,或微弦无力,既非火症,又非气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阴内损,脉络受伤而然。惟用甘醇补阴,培养脉络,使营气
即控涎丹,见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义同拘挛、拘急。参见拘挛、拘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宽筋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