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古本康平伤寒论

古本康平伤寒论

书名。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复录丹波雅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宋本。全书共12篇,包括伤寒例,六经病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在个别条文与文字方面也与宋本互有出入,特别是在宋本中的一些原文,本书中则多析为注文,而注文又有旁注、脚注、大字附注等形式,作为一种古传本,在校勘、研究《伤寒论》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46年日人大冢敬节将校正本寄赠苏州叶橘泉,叶氏予以重校后出版排印本,1954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重予刊行。

猜你喜欢

  • 饲鹤山人

    【介绍】:见尤怡条。

  • 蟹化石

    见《药材学》。即石蟹,详该条。

  • 女科原旨

    见医述条。

  • 五阅五使

    《灵枢经》篇名。张景岳注:“阅,外候也。使,所使也。五脏藏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藏之阅。”本篇主要论述五脏与五官、五色内外相应的关系。外察五官五色,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而内在脏腑的病变

  • 出自鼻之液。《诗·泽陂》:“涕泗滂沱。”《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涕、泗、洟,皆鼻液也……以生于肺,则曰泗。”即涕。详该条。

  • 人参补胃汤

    《审视瑶函》卷二方。羌活、独活各六分,白芍药、生地黄、泽泻各三分,人参、茯苓、炙甘草、白术、黄芪、熟地黄(酒洗)、当归身各四分,柴胡、防风各五分。为粗末,水煎服。治伤寒愈后,余邪不散,上走空窍,眼目瘾

  • 乳旁

    推拿穴位名。即奶旁。见该条。

  • 肾窍

    肾开窍于耳。“耳者,肾之宫也”(《灵枢·五阅五使篇》),“耳为肾之外候”(《医学正传》),故“耳为肾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详耳条。

  • 紫燕疔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紫靥疔。多生于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甚则目红,指甲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

  • 朱应我

    【介绍】:见朱一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