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指缠喉风喉内肿痛,其色红黄,蒂丁后有脓者,或伴有两腮赤肿疼痛。多为痰火邪毒上冲的实热症。治宜泻火解毒,祛痰消肿。方可选用三黄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脓成以刀
即养阴解表。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蚕退纸,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义同外治。《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见《四川中药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见济世养生集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学术上推崇当代名医张涣。积四十年的经验于晚年(1226年)撰有《备急灸法》,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