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八法之一。出《灵枢·九针》卷一。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之功。《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适用于骨未断的皮
病名。患疫喉,若咽喉腐烂渐重,口出臭秽之气,声音嘶哑,汤水难入,入口即呛逆者。此疫毒薰灼会厌、咽喉,致会厌腐溃。治宜解毒、祛腐、养阴。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①即舌根。见《灵枢·经脉》等篇。因多数经脉皆络于此,故与经络脏腑关系十分密切。如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挟舌本;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参见舌条。②指舌体。《灵枢·热病》有“
书名。又名《人镜经附录全书》,简称《人镜经》。原撰人不详。8卷。内容根据十二经及奇经八脉次序,分别联系论述脏腑功能、病状及治法。后经明·钱雷补充2卷,名《人镜经附录》。清初张俊英补充2卷,名《人镜经续
【介绍】:见吕留良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饮证的总称。详各该条。
诊法术语。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健全,气血充足,表现为面色红润,色彩鲜明,目光有神之貌。
指手足阳经中脉气流行出入的部位。《灵枢·根结》:“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足三里
见《广州植物志》。为卜芥之别名,详该条。
《审视瑶函》卷四方。车前子、黄芩、木通、陈皮各一钱,淡竹叶二十片,茯苓、枳壳、炒栀子、荆芥穗、苍术各八分,甘草三分。为粗末,水煎,去渣热服。治小眦漏,时流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