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缪希雍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证名。见《神农本草经》卷三。一般日间痛属阳,夜间痛属阴。痛而烦闷为气实,痛而恶寒为气虚。隐隐而痛,时作时止,为阴虚火动痛如针刺,持续无间,为火邪有余。痛而干涩不适,为津液耗损或水亏血虚;赤痛而多分泌物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
【介绍】:见刘翰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病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卷上:“耳沁,寒热交作,焮肿疼痛非常。”指聤耳之急性者。详聤耳条。小儿耳内肿痛之症。多由内有风热,复有水入耳所致。症见寒热交作,大哭不已,睡中惊啼,察其耳窍,焮红而肿。治
【介绍】:见赵道震条。
见《闽产录异》。为柚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圣济经解义》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