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即拔罐法。因古代用兽角做拔罐疗法的器具,故称。详拔罐法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目睛生翳两相对映者。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①一眼黑睛上生二翳,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环,故名。详阴阳翳条。②两目各留一翳,左右对照,谓之阴阳圈。上述两种皆属宿翳,参见该条。
水泻的古称。又称注泄、泄注。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因泄下如水注之状,故名。详水泻条。
流痰病的一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多为先天不足,三阴亏损,或有所伤,致使气血凝滞所致。多发于小儿,常见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处。初起全身寒热间作、食少、困倦、无力、面黄、形体消瘦,腰痛腿酸,朝轻暮重,甚则
见炅则气泄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四方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继志堂医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