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世医得效方》卷五。即纯阳真人养脏汤,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五。即有头疽生于背部者。证治见发背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莲生桂子花,详该条。
病证名。见《串雅内编》。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多因患儿痰湿偏盛,蕴于肺胃,复为外邪所犯,或饮食所伤,邪从热化,热郁生风,风痰上扰,窜及清窍,则牙关紧闭,双目上窜;扰及经隧,则四肢抽搐。体实者,宜
证候名。多因寒湿停滞,致脾阳受损。症见痞满、腹痛、洞泄、四肢不温,舌淡苔灰白而滑,脉缓滑。《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之入中焦……有伤脾阳,有伤脾阴,……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治宜温中健脾,辅以燥湿
病名。《济阴要略》:“按荫胎者,由于妊母体质素怯,胎失其养,荫而不长。”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正义》。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即疠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