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熟地黄八两,石斛膏、线胶各四两,莲子、芡实各三两,麦门冬、茯神、五味子、沙苑子各二两,远志一两。为细末,金樱膏为丸。治肾脏精亏,相火易动难制,致梦遗精浊,烦劳即发
《金匮要略》方。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各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日二次。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即产后完谷不化。详该条。
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
书名。陈伯坛撰。18卷,又“卷之首”2卷。初版于1929年。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此编对《伤寒论》的原文注释能阐发经义,并批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卷之首”谈《内经》及《伤寒论》读法,颇多新的体会
综合性医书。明·唐椿撰于1474年。5卷。本书共分元、亨、利、贞四类。“元类要法”又分上、下卷,为医学总论部分,分论医学习业、诊候、药性、察病、治法、经络等。“亨类钤法”、“利类钤法”各1卷,分论风、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①呃逆之古称。《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而已。”《证治准绳·杂病》:“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参见呃逆条。②指干呕。《此事难知·呕吐哕胃所主各有治平》:“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医
病证名。指齿龈出血。《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于齿断,搏于血,故血出也。”即齿衄。详该条。
【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元素。钱塘(今杭州)人。南京太医院医士,公元1656年寓居嘉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间访之。李氏撰注《本草经》,多有新义。如认为吉贝子不宜久服,娓娓数百言。朱妻病热20余日,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