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学》。为木防已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毒发于两胁及腋下、膀上者。治宜浮萍草绞汁内服,伏龙肝研细香油调敷。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治宜扶阳。例如水肿病,唇舌色淡、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不利或清长、大便稀薄、脉沉迟,用实脾饮温阳健脾、行气利水。②疾病
治疗肺热阴虚的方法。临床用于阴虚咽喉痛及白喉,方如养阴清肺汤。劳伤咳嗽,干咳少痰,偶见血丝,午后低热,盗汗,胸闷隐痛,口干,舌边尖红,脉细数,用四阴煎(生地、麦冬、白芍、百合、沙参、甘草)加减等。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背腧》。又名膂骨。即第一胸椎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