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刚痉

刚痉

病名。一作刚痓。症见发热无汗,恶寒,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挛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弦紧等。《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余同)。”又:“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葛根汤主之。”又:“痓为病(一本痓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汤。”《圣济总录》治伤寒刚痉,选用石膏汤羚羊角汤犀角大黄散等方。风热盛亦可致刚痉。《医醇賸义·湿热暑》:“刚痉者,头痛项强,手足搐逆,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无汗,此风热盛也,热伤营血,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风热合而为病,赤芍连翘散主之。”参见条。

猜你喜欢

  • 离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火廓。详该条。

  • 湿热脚气

    病名。指脚气因湿热相搏所致者。《寿世保元·脚气》:“湿热脚气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治宜当归拈痛汤加减。参见脚气条

  • 阴维脉病

    病证名。由阴维脉经气异常所致。《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满心痛。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疮状。”《杂病

  • 肾虚月经过少

    病证名。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乳儿众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胞脉之血不足所致。症见月经量过少,色黯红,质稀,头晕耳鸣,腰膝疫软。宜补肾养血。用当归地黄饮(《

  • 陈耕道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 注解伤寒论

    书名。10卷。《伤寒论》,汉·张仲景著,金·成无己注。书成于1144年。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明赵开美校刻《仲景全书》时,盛赞成氏“博极研精,深造自得,本《难》(经)、《素》(问)、《灵枢》诸书

  • 双肉蛾

    病名。即乳蛾左右两侧峙发者。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见乳蛾条。

  • 香泽兰

    见《广东中草药》。为飞机草之别名。详该条。

  • 小活络片

    即活络丹制成片剂,治症同。见活络丹条。

  • 衄血

    病证名。①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见齿衄、耳衄、目衄、鼻衄、舌衄、肌衄等各条。②指鼻出血。《丹溪心法·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