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鲎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下疳。见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针灸大成》指男为会阴穴,女为玉门头穴,今多从此说。
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即夹脊穴。见该条。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名纸撚子、纸捻、捻子。即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较强的纸张(古用桑皮纸),搓成线状外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以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病证名。指胎漏下血。陈无咎《女科难题》:“怀胎而月经忽来者,名曰流红。”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断和治疗原则,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