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

病名。妊娠24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并兼有头痛眩晕呕吐眼花,上腹不适,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癎。多因平素肾阴虚,妊娠后肾阴更虚,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脾肾阳虚,或肝郁化热等所致。肝阳上亢而见头晕目眩,血压升高者,宜滋肾益阴,平肝潜阳,用钩藤汤(《证治准绳》:杜仲牛膝菊花黄芩桑寄生白芍天麻钩藤蝉退);若阴损及阳,脾肾阳虚而发生水肿者,宜健脾利湿消肿,用茯苓导水汤;若肝郁化热兼见口苦咽干目眩者,宜清热平肝潜阳,用羚羊钩藤汤。参见妊娠眩晕条。

猜你喜欢

  • 皮肤痛

    证名。《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多由火邪侵袭肺卫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肉,防卫筋骨者也。……心实之痛,深至肉间,宜导赤散加减;火灼之痛,如欲炙手

  • 茺蔚

    出《神农本草经》。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奇恒阴阳

    古医书篇名。《素问·病能论》:“论在《奇恒阴阳》中。”王冰注:“上古经篇名,世本阙。”

  • 无食子

    出《药性论》。即没食子,详该条。

  • 赤热如邪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眼不赤不疼,乍痛如神祟者,阴阳升降不和,气血偏胜相攻使然。或有血虚者,下午痛,大黄当归散;或有气虚火旺者,上昼痛甚,助阳和血汤。”参见痛如神祟条。

  • 脾失健运

    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泛成痰成饮,产生其他痰证或饮证。治以健脾为主

  • 泄利

    病名。即泄泻。《华氏中藏经·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寒则精神不守,泄利不止。”详泄泻条。

  •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 血溃流注疽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其疽大如鸡子,形象犹如紫李,只肿不红,内串经络之间,流注骨节之内,遍身痠疼百节疼痛。”治同无头疽。

  • 崔氏八味丸

    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