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

综合性医书。15卷(一作14卷)。金·张子和撰。撰年不详。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较多治案。相传此书系张氏向麻知几常仲明等讲学内容,由麻氏等整理而成(或认为前3卷系张氏自撰)。全书论述病症分风、暑、火、热、湿、燥、寒、内伤、内积、外积共十形,较系统地反映了张氏汗、吐、下三法的理论和实践,对读者有所启发。但作者过于强调三法对各科临床的应用,甚至提出:“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的片面观点。建国后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痟中

    古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即中消,详该条。

  • 灸劳法

    见骨蒸病灸方条。

  • 壁蚕茧

    见《药材学》。为壁钱幕之别名,详该条。

  • 水兰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

  • 耳廓

    位于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由软骨及皮肤构成。又名耳壳。参见耳条。

  • 压舌板

    器械名。一为烙法中用以检查、治疗喉瘤、乳蛾等之铜制专用器械。略呈弯形或直形。治疗时压迫舌部,以保护舌部和下唇部等处,以免烙铁烫伤。另一种为普通压舌板(有铜制、银制、骨制、象牙制以及竹制)。较前压舌板稍

  • 肠山

    见伤山条。

  • 蚤甲

    指甲的别名。

  • 酒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 偶方

    七方之一。药味合于双数或由两味药组成的方。《儒门事亲》卷一:“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也。病在下而远者,宜偶方也;有数合阴阳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也,皆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