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
见《本草纲目》。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斑痧,头眩眼花,恶心呕吐,身有紫斑,痧在血肉,急用刮放。迟则渐入于里,必生变症。”宜清凉至宝饮等方。参见痧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是虫食于齿。”即牙虫。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羊水。
见医方全书条。
十二原(穴)之一。即鸠尾。《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原,出于鸠尾。”参见十二原穴条。
舌边周黑晕,中央微红。多为热入心包之候,宜清心泻火(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