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一。即生于胃俞、肾俞之疽。证治同发背。
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即大圣浚川散,见该条。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五。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①泛指脾的功能活动。②指脾的精气。《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书名。一名《珍珠囊》。金·张元素撰。成书于12世纪左右。原书已佚,今仅存辑入《济生拔萃》一书的节录本。首载113种药物的阴阳、寒热、性能、主治、归经及宜忌。其次记述了君、臣、佐、使、通经(通经以为使)
病证名。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叉腰或一手扶台(或椅),交替提腿作踏步运动。适用于治疗膝、踝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