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倪涵初治痢第二方

倪涵初治痢第二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加减第二方。黄连(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黄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药(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各一钱,桃仁六分,当归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各五分,橘红青皮槟榔地榆各四分,红花三分,木香二分。水煎,空腹服,渣再煎服。治痢疾,十日以外者。孕妇去桃仁、红花、槟榔。

猜你喜欢

  • 毛慈姑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山慈姑。

  • 湿郁热伏

    即湿遏热伏。详该条。

  • 如神三生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露蜂房、蛇退皮、头发(洗净)各等分。三味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三钱。治诸疮疼痛,不变肉色,漫肿光色,名曰附骨痈。

  • 肝炎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

  • 肿烂喉风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系指患喉风其咽喉两边肿疼而溃烂者。多由风火内炽,上灼咽喉所致。治宜疏风清热,泻火消肿。方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去大黄、去明粉、黄连,加蝉蜕、僵蚕等煎服。并以银花、薄荷、连翘、甘草煎

  • 胡茄花

    见《本草原始》。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 骮(yì 亦)

    骨名。即缺盆骨。李潆《身经通考》:“缺盆骨为骮。”参见缺盆骨条。

  • 必齐

    齐,通剂。指必须服用的药剂。《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一说:必为火之形近误字,必齐即火齐。

  • 喘痰

    痰证之一。指喘而有痰者。虚喘、实喘皆可见此症。《不居集》卷十七:“喘痰:虚喘者,气乏身凉,痰冷如冰;实者,气胀胸满,身热便硬,喘动有痰而有声。”方用定喘汤加减。参见喘证有关条。本症可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

  • 土龙疽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一。即生于胃俞、肾俞之疽。证治同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