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燥论

伤燥论

书名。清·张节撰。刊于1909年。作者以《内经》理论为指导,阐述伤燥的病原、病证、病脉、病忌及病辨,并附列治疗方剂;后一部分介绍与燥气有关的杂病,杂论燥气以及所产生病理、病证的关系,是一部叙述燥气为病的专著。

猜你喜欢

  • 痰母

    病理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乳食停滞,或为暑湿所侵,化热灼液成痰,因循日久,结为顽块者,称为痰母。是齁的病因。详齁条。

  • 膝目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所述位置与膝眼同。《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作膝眼之别名,见该条。

  • 百日咳

    病名。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俗称天哮呛、鹭鹚咳、鸡咳。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医学正传》:“咳嗽俗名呛,连咳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痉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

  • 中药炮制法之一。详水飞条。

  • 疣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 云南连翘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芒种花之别名,详该条。

  • 柔痰

    痰证之一。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其症痰出如稀涎。因脾虚不运而致。方用参术健脾丸。参见痰证条。

  • 伤寒十六证类方

    见医学摘粹条。

  • 千张纸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 痕芋头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