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休息痢

休息痢

病名。指痢疾时止时发,久久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症因脉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多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发作时,治宜清热化湿为主。或兼补气血,或兼补脾肾,可选用香连丸驻车丸、倪氏补理煎方等。缓解期,可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等症,治宜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方;属肾亏者,四神丸。《类证治裁》以屡发屡止,经久不愈,用诃黎勒散,因固涩太早,积滞未清,用香连丸加茯苓枳实;因饮食失节,用香连丸加楂肉、神曲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因脏寒虚滑,用大断下丸。《医贯》载有一种休息痢,系寒积大肠,独用一味巴豆炒研腊丸吞服。本病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局限性肠炎等疾患。参见痢疾条。

猜你喜欢

  • 臂钜阴脉

    经脉名。即手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钜阴脉:在于手掌中,出内阴两骨之间,上骨下廉,筋之上,出臂内阴,入心中。是动则病:心滂滂如痛,缺盆痛,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蹶(厥)。是臂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

  • 葛仲正

    【介绍】:见葛正蒙条。

  • 点秤根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胆募

    见神光条。

  • 磨风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方。豨莶草、炒牛蒡子、麻黄、苍耳草、细辛、川芎、当归、荆芥、蔓荆子、防风、车前子、威灵仙、天麻、何首乌、羌活、独活各一两。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七

  • 回生集

    医方著作。2卷。清·陈杰辑。刊于1807年。作者於自序中有托名“请乩”之说,但选方以民间验方为主。卷上为内科诸病验方;卷下为外症、女科、小儿等病,共400余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此外,陈氏另有《

  • 痘疹全婴金镜录

    见痘疹金镜录条。

  • 急劳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急劳诸方》。指虚劳病内有壅热者。《圣济总录·急劳》:“缘禀受不足,忧思气结,荣卫俱虚,心肺壅热,金火相刑,藏气传克,或感外邪。故烦躁体热,颊赤心忪,头痛盗汗,咳嗽咽干,骨节痠疼

  • 丝棉皮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 悬壶

    旧时行医的代称。《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后世遂有将行医称为悬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