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见素问遗篇条。
见《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德徵,号石峰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年轻时学儒后改学医,参加官试,屡次优良,先在太医院任吏目,1534年升为御医,1540年再升为院判,后来因母亲年老而辞职。著有《医学统旨》。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病名。生于腰肋间的疱疹性皮肤病。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蛇缠虎带。多由心肝二经风火,或脾肺二经湿热所致。起病突然、症见患部皮肤发红烧灼刺痛,红疹集簇,继而出现水疱,小如粟
【介绍】:见高濂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喜饮热的汤水。属里寒证。宜温中散寒。也见于湿盛或痰湿阻滞的病证,宜燥湿理气或兼化痰。